CCUD快讯 | 政策速递 —— 城市更新: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振兴之路

2025年9月22日332

城市更新: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振兴之路

01城市更新内涵与概念

城市更新,亦称城市振兴或城市有机更新,是指对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进行有计划、有必要的改建活动。从广义角度看,城市更新是为满足生产生活发展需求,对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与功能开展可持续改善的建设活动,涵盖城市复苏、复兴、改造、再开发、重建等多种形式,是一个伴随城市发展持续存在且内容不断演变的长期过程。城市更新是一个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它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和现象。在英语语境中,这一概念也存在多种表述方式,对应到中文常见译法包括:

02城市更新的演进历程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制度性与政策性特征。

初期阶段(1949-1977年):在经济恢复和建设初期,城市更新主要聚焦于棚户区整治与危旧房改造,由政府出资主导,重点保障职工基本住房安全。

改革开放阶段(1978-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城市功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辅助”机制,城市更新侧重于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市场化探索阶段(1990-2012年):土地市场化、住房商品化政策推进,进入“政企合作”模式盛行阶段。通过土地出让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开展旧城拆迁、低效用地再开发、退二进三等行动,实现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同步调整。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后,城市更新重心从“大拆大建”转向“有机更新”“社区微更新”等,强调公共参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路径更加多元、精细和可持续,注重“以人为本”的更新理念。

03当前政策导向与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和智慧城市。

202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风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202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的意见》,提出八项任务: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房、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同时还提出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202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空间、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回应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七项工作任务,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4各地实践与创新探索

北 京: 构建五大更新体系,推进更新行动实效

北京市在城市更新中严格贯彻落实总体规划“控增量、促减量、优存量”的工作要求,坚持规划引领、街区统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在五大更新体系支撑下不断改革探索,凝聚共识。

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部分)

1、建立更新工作体系。按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街区控规—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以街区为基本单元,以存量建筑为主体,自上而下统筹开展更新工作。

2、探索更新方法体系。探索“清单式”“菜单式”工作模式,以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存量街区控规为样板,通过体检评估找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资源清单;多元协商问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和愿景清单;整体策划配政策,形成策略清单和政策清单;制定计划推行动,形成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

3、强化更新组织体系。依托基层社区治理,搭建多元协商平台,推动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打通从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全流程参与的路径,广泛参与微空间改造和基层精细化治理各个环节,努力让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形成合力。

4、构建更新动力体系。制定适用于北京城市更新的“1+N+X”系列政策,通过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赋予更多更新动力。

5、完善更新实施体系。建立长期动态跟踪推进机制,滚动集成更新任务和项目,动态纳入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整体推动物质空间与城市治理“双提升”。

广 州:夯实规划体系,强化存量再利用

广州市坚持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形成以存量资源再利用为主线的空间发展模式。建立总体规划定目标、定重点,专项规划建路径、建机制,详细规划控指标、定功能的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传导机制。坚持专家领衔、集体审议、投票表决、全程公开的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

广州市城市更新落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策略图

1、建立完善的城市更新单元管理制度。广州出台了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审报批及产业配置、设施配套、交通评估等工作指引,构建了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指标体系。

2、注重历史文化和公共利益保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编制《广州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规划》,夯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控底线及“底版”数据,提出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的组合实施路径。另一方面,编制《广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点规划》,明确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环卫等16项设施配套要求。

3、强化刚性管控。严格落实“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绿线、历史文化保护等要求,科学合理确定规划指标,配置高质量产业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将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更新项目规划许可、改造实施的法定依据。

4、探索弹性管控。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积极尝试存量地区的容积率上限和容积率奖励细则,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引导城市更新高质量健康发展。

长 沙:“一张图”,引领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

长沙市在城市更新中坚持规划引领、评估先行,以综合效益为导向,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抓手,实行差异化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

浏阳市百川里片区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类典型案例

1、明确机制设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总体—片区—项目”的更新规划管理制度,全面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规划意图层层传导,保障年度重大项目实施。

2、体检评估识别问题。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以城市空间结构为评估对象,找出现状与规划的问题,明确更新管控策略。更新单元层面依托控规实施评估,科学诊断片区发展症结,指导更新规划编制。

3、资源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与城市更新工作管理联动,不断完善城市更新图层,有效解决批而未供、闲置用地等历史遗留问题。

4、可持续更新。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转变单一经济效益导向,探索产业、民生和文化效益“最大公约数”的可持续城市更新途径。

5、因地制宜。在差异化更新的理念下,将建成区划分为更新核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两个部分,核心区域以历史文化保护和综合整治为主,逐步向外疏解人口及非核心城市功能,外围区域承接核心区疏解功能,加快片区功能布局完善,提升城市品质。

05结语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新时期城市更新已从单纯物质空间改造,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维度综合提升。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平衡历史保护与未来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等多重关系,最终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

通讯员:陈珈琪、一审:孙思敏、二审:吴颖、三审:喻常雄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