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D快讯 | 政策速递——低空经济:开拓空中新赛道,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年7月17日445

本网讯(通讯员 陈珈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交融的全球格局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重塑国际竞争优势、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自 2021年“低空经济” 首次纳入国家五年规划纲要,到 2024 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至 2025 年被明确列为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将其上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之一。

一、低空经济基本概念

低空经济是指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开发和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它不仅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整合多种经济活动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二、低空经济分类

1.按产业类型划分

低空制造业:包括航空器制造、零部件制造和作业装备制造,如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轻型飞机、直升机等的生产制造。

低空飞行产业:分为低空运输飞行、低空作业飞行和低空休闲娱乐飞行。低空运输飞行如城市空中交通、城际通航等;低空作业飞行包括农业植保、工业巡检、应急救灾等;低空休闲娱乐飞行有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

低空保障产业:包含基础设施保障、技术支持保障和空域管理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如建设通用机场、起降平台、充电和加氢设施等;技术支持保障包括提供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技术;空域管理保障涉及空域规划、协调服务等。

综合服务产业:有航空会展与广告咨讯、教育与科普、文化传媒、信息租赁保险及中介代理等。

2.按应用场景划分

无人机应用:涵盖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工业巡检、应急救灾等。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简称UAM):主要用于载人飞行器的短途通勤、景区观光、医疗救援等。

低空旅游与消费:包括直升机城市观光、热气球、滑翔伞等观光体验,以及无人机竞速赛、跳伞俱乐部等航空运动。

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有空域管理相关的低空交通管制系统、5G+北斗导航网络,以及起降网络相关的垂直起降场、无人机驿站、通用机场等。

三、低空经济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萌芽阶段(2000年前

技术积累与初步探索:低空经济尚未形成概念,但已有低空飞行器的初步应用,如农业领域的农用飞机喷洒农药、直升机应急救援等。

 2.政策破冰阶段(2010-2015年)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启动: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管制、监视、报告三类空域),并在长春、广州、海南等地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尝试简化飞行审批流程。同时,无人机技术在此阶段快速发展,大疆等企业崛起,消费级无人机开始进入市场。

 3.试点推广阶段(2016-2020年)

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通用航空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通用机场。无人机爆发式增长,物流无人机(如京东、顺丰)、农业植保无人机(极飞、大疆)规模化应用;无人机编队表演、航拍等消费级市场兴起。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概念兴起,亿航智能等企业开始研发载人无人机;北斗导航、5G技术逐步应用于低空飞行管理。

4.加速发展阶段(2021年至今

政策全面开放与生态构建: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级规划;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四、设计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业绩案例

在低空经济加速落地的过程中,设计院作为基础设施规划、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力量,深度参与低空领域全链条服务,形成了一批标杆性业绩案例:

1.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走廊:完成广州-珠海-澳门eVTOL航路规划,设计跨境飞行所需的空域协同管理平台。

大疆全球总部天空之城:打造全球首个无人机企业总部垂直起降场,实现建筑屋面与飞行器自动充电系统一体化设计。

跨界融合:首创”城市更新+低空基建”模式,在广州永庆坊历史街区嵌入隐形起降点。

2.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市副中心低空交通规划:编制国内首个纳入城市规划法定图则的低空专章,预留58处起降点用地和3条空中通勤走廊。

延庆冬奥会无人机安防系统:设计包含反制无人机电磁围栏、巡检无人机路径规划的立体安防网络。

标准引领:主参编《城市低空物流配送设施规划标准》等5项国家标准。

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杭州亚运会低空保障系统:建设赛事区域低空管控平台,集成300架无人机实时调度和应急响应功能。

舟山海岛无人机物流网:设计全国首个跨海岛无人机物流系统,实现6个住人岛屿药品冷链无人机当日达。

特殊场景突破:研发海上风机巡检无人机充电平台,解决离岸10公里以上持续作业难题。

这些案例显示,设计院正从低空基础设施规划、空域管理方案、全场景示范验证等维度,为低空经济 “新质生产力” 落地提供核心支撑,推动产业从政策规划向实体运营加速转化。

一审:孙思敏、二审:吴颖、三审:喻常雄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