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镇总体规划(2002-2020)

项目地点 /Location: 石门县壶瓶山镇
人口 /Population: 5094 人
面积 /Area: 0.43 平方千米
完成时间 /Completion: 2001 年
委托编制单位 /Client: 石门县人民政府
获奖情况 /Awards: 2005 年湖南省建设厅二等奖,2008 年湖南省工程咨询协会二等奖
一、地理位置
壶瓶山位于湖南省石门县西北边陲,省道 S303 贯穿全境,距石门县城110km,。东西长 47.6km,南北宽 32.5km,土地总面积 785.8km2。壶瓶山辖泥沙、江坪、南坪、中岭四个集镇,一个林场--东山峰林场。东南西三面分别与石门县的太平镇、所街乡、罗坪乡及南北镇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走马镇相邻,北与湖北五峰县长乐坪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
二、自然条件
1.地质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带的位置为,扬子准地台湘鄂黔台褶地带长阳——鹤峰箱状褶皱东的东北段,即“八面山弧”的东段。
2.动植物资源
壶瓶山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拥有高等植物 2200 多种,具有中国种子植物属 15 个地理分布类型的 14 个,是华中地区珍贵生物种“基因库”。
三、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区位及交通优势
壶瓶山镇是石门县北部门户,距县城 110km,处于西部经济发展圈与洞庭湖经济发展圈的辐射区。
2.资源优势
丰富的农业资源及处于中心大本营位置的旅游资源。
3.政策优势
城镇规划建设全新启动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4.传统及精神文明优势
壶瓶山镇是土家族聚居地,约占全区总人口的 90%,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二)发展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与毗邻景区的联系。
2.县域内及镇域内交通 配套设施滞后,缺少公共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镇域缺乏与 张家界、三峡等毗邻景区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方面的通常联系。
3.经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4.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低,且配套服务设施滞后。
5.人才及科技力量不足,在信息时代,如何创新及发展是壶瓶山镇面临的一大课题。
6.城镇化水平较低,现状城镇化水平为 24.5%。
四、用地布局规划
1.本次规划确定规划控制区范围为:
东至打鼓台,南至花果山,西至狮毛岭,北至白马岭,包括泥沙居委会、文峰村、大胜村部分用地范围,总控制用地范围约 8 平方公里。
2.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为:近期适当向南发展,逐步改造和完善旧城区,同时发展楠树坡和望月湖组团,中期向屋坪方向发展,远期向平洞方向发展,远景向姚家坪方向发展。
3.城镇结构发展模式
“山、水、城相间,有机生长,组团式的城镇结构发展模式”。
4.城镇空间结构布局
本次规划将壶瓶山镇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划分为“一心两带四片”使城镇空间呈现众星拱月之状。
一心:指镇政府所在区的中心组团。规划将中心组团建成以行政、金融、信息、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两带:指渫水风光带和车溪风光带。规划将其建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土家风景艺术长廊。
四片:东汉大酒店片(规划以旅游接待为主的服务区)、望月湖片(规划以娱乐和度假休闲为主的服务区)、楠树坡片(规划以科技文化为主的科技园区)、大胜片(规划以旅游产品开发、居住为主的片区)。
五、镇域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1.景点建设严格按总体规划设施施工,禁止在景点周围建造妨碍景观及对景观景点有损害的工程建设项目。
2.严格按环境容量控制旅游人次,避免赞成容量超载。
3.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造册登记并挂牌、编号,制定保护规定,严禁游人攀援、刻划等。
4.对年久失修的名胜古迹在原貌基础上给予整旧如旧,严禁刻划、破坏,并设立宣传保护碑,对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也要加以保护,配备防虫蛀药品和消防设施。
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保护意识,防止游客破坏景观资源。
六、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风景区内的一切建设须按规划进行,不得破坏保护对象的生态环境;严禁游客在风景区自采、自制标本等。
2.随着游客的增多,大气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要。在风景区禁止开办产生废气的工矿企业。
3.保护水源,严禁破伐、烧山、开荒等破坏水源活动;节约用水,严防排污,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4.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在景点停驻点设立垃圾收集点及垃圾外运中转站。
5.整个景区严禁销售产生白色污染的饮料、食品等商品,游客进入景区禁止携带此类商品。
6.防止噪音污染,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尽量采用静音设备,噪音不得超过国家标准。
7.绿化环境,在风景区的疏林地、未成林地全面植树造林,在景区公路、步行道两侧栽种风景林木,并在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周围选择性地种植花卉、草皮及风景树种。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