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项目地点 /Location: 湖南益阳

规划人口 /Population:: 443 万人

用地规模 /Area: 1.2 万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 /Completion: 2003.10

委托编制单位 /Client: 益阳市人民政府

获奖情况 /Awards: 2003 年湖南省建设委员会一等奖,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等奖

一、项目概况
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水纵贯东西。 地理位置为东经110° 43′ 02″—112° 55′ 48″,北纬 27° 58′ 38″—29° 31′ 42″之间,直线距离东西长 217.5 公里,南北为 173.3 公里,总面积 12325 平方公里地,东与岳阳市的岳阳、湘阴两县为界,东南与长沙市望城、宁乡两县接壤;南与娄底市的涟源、新化两县相连;西与怀化市的溆浦、沅陵县交界;西北与常德桃源、汉寿、安乡县毗邻北与岳阳市的华容县和湖北省荆沙市石首县相望。益阳市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益阳县,1950 年设县级益阳市,1994 年撤地建市,全市共辖资阳、赫山、南县、桃江、安化、沅江、大通湖 7 个县 ( 市、区 ),共 68 个建制镇、58 个乡,14 个街道办事处,2000 年底全市总人口 450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209.4 亿元,财政收入 5.28 亿元。
二、区域背景
益阳市在全省 13 个地级市中,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排第 6 位(30.5 万 人);财政收入排全省第 12 位。益阳市是湖南省环洞庭湖城镇圈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在全省处于二级中心城市的地位。
1.形势与机遇
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向中西部转移,长江流域成为新的经济热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等是加速益阳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
2.区位优势
益阳地处湖南省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的洞庭湖经济圈。
3.交通优势
益阳有已建成通车的长常高速公路,有319国道横贯市区,建成的石长铁路与现已修建的洛湛铁路在益阳交轨,并且随着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和资江的开发,益阳的水运将进一步加强,原来交通落后的益阳今后将成为湘中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4.政策优势
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实行中心城镇经济带动战略,城镇建设有了空前的地位。
5.农业与农村优势
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厚的农业资源,使益阳自古就成为“鱼米之乡”,益阳的粮食、水产、麻类、芦苇、竹木、牲猪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全省领先地位,农村经济富庶,这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力量。
6.良好的建设条件
益阳地处雪峰山余脉和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资水奔流不息,建设用地情况和城市用水条件良好。
三、发展战略规划
实施“突击重点、推进两头、完善基础、提高质量、形成体系”的城镇发展战略。形成以益阳中心城区为核心 ,以“一点三线”为重点 , 以 13 个重点建设城镇为支柱 , 以广大小城镇为基础,形成等级序列分明、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
1.“突出重点”:指突出“一点三线”区域的城镇发展。以益阳中心城区建设为重点 ( 即“一点”),以益—桃—安、益—沅—南普一级公路、长常高速以及三一九国道、石长铁路交通走廊 ( 即“三线”) 为主轴,建设“一点三线”城镇密集区。
2.“推进两头”:一头是指合理发展益阳市中心城区,另一头是指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 13 个重点镇。
3.“完善基础”:是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市域基础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放在“南北通道”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防洪等方面。
4.“提高质量”:是指提高城市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然气普及率、人均居住面积、城镇绿地率、城镇景观、城镇市容市貌等。
5.“形成体系”:是指依托全市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以益阳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县城和县级市、重点镇为重点,以广大建制镇为基础的、各城镇规模等级分明、职能分工协调的城镇体系。
四、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1. 至 2020 年,全市有大城市 1 个,中等城市 1 个,小城市 4 个,中心建制镇 9 个,一般建制镇 83 个。一级中心 1 个,规模 80 万人;二级中心 5 个,规模 15-30 万人;三级中心和重点发展镇 9 个,规模 2-5 万人;一般建制镇 83 个,规模 1-2 万人。城镇密度达每千平方公里 8.1 个,每十万人 6 个。
2. 湖区城镇重点发展轻工、食品,山丘区城镇重点发展竹木和矿产品加工;城镇的经济职能将由单一的水平门类分工向水平与垂直门类分工相结合转变,促进城镇职能的综合性与专门化;城镇间有机分工、协调发展。
3. 空间上将以益阳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益阳——桃江——安化、益阳——沅江——南县、长常高速和319国道以及石长铁路交通走廊为主轴,以中心建制镇为支柱,以广大小城镇为基础,形成布局有序的“一点三线”空间结构。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