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项目地点 /Location: 长沙、株洲、湘潭市交界的三角地带

人口 /Population:: 26.27 万人

面积 /Area: 523km²

完成时间 /Completion: 2011 年

获奖情况 /Awards: 2013 年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一等奖、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三等奖

生态绿心地区以三市规划建设区边界为基准,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柏加镇,南至湘潭县梅林桥镇。共涉 17 个乡镇,生态绿心地区面积约 523km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两型”建设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确保城市群生态安全为抓手,坚守生态底线,提升生态功能,将生态绿心地区建设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和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
二、规划目标
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样板区、湖湘文化展示区、两型社会创新窗口、城乡统筹试验平台”。最终建设成为确保城市群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
三、功能定位
生态绿心地区的功能定位为: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两型社会生态服务示范区。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
生态敏感性分析:以“生态保护优先与服务”为指导,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对多个生态敏感因子进行 GIS 加权叠加分析,将绿心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非敏感区5个敏感层次。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根据生态绿心地区功能定位,适宜性评价必须综合考虑生态服务功能、城乡统筹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等问题。此次划分为森林保护用地、生态林建设用地、 生态农业用地、限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城镇建设用地。
生态格局:以山脉水系为骨架,森林绿地为主体,农田、湿地为支撑,生态公益林、溪渠为纽带,构建以规划的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以丘陵森林公园斑块、生态农业示
范区、大片湿地、苗木基地和基本农田为斑块,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溪流生态廊道的“一心多斑块多廊道”的网状生态格局。生态建设规划:以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
复为重点,以构建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生态农业、生态村镇和生态廊道建设,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
五、空间发展战略
高端占领 主动保护
创新发展 整体提升
资源整合 城乡统筹
空间发展模式:为了塑造特色空间,规划以景观生态学、分形理论、有机疏散理论为指导,遵循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思想,构筑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双向渗透的组团空间发展模式。
空间结构:在保护第一、高端占领、转型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以满足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实施周边式、组团状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心六区多点”的空间结构。
⑴ 一心
以规划设立的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范围包括现状昭山风景名胜区(昭山森林公园)、东风水库森林公园、石燕湖森林公园、嵩山寺植物园和九郎山森林公园。
⑵ 六区
昭山、暮云、洞井-跳马、柏加、白马垄、五仙湖 6 个生态组团。
⑶ 多点
若干农村生态社区。
土地利用布局:坚持主动保护,实行高端占领,将生态绿心地区土地按照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林地、耕地、风景区、水域等类型在空间上合理布局。
六、产业布局
生态绿心地区的产业主要沿着生态绿心地区周边,呈组团状展开“一心两带六团多点”的产业布局结构。
一 心: 生态旅游核心区
两 带: 湘江生态经济带–湿地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浏阳河生态经济带–园艺博览长廊
六 团: 昭山生态经济区、暮云低碳科技园、柏加庭院式总部经济区、洞井-跳马体育休闲区、白马垄生态旅游镇、五仙湖休养度假区
多 点: 8 个乡村中心社区所代表的优势产业
返回列表 》